枪法的发展及霍传六合枪二十七势(转帖----长春李长深)
本帖最后由 鞠长辉 于 2009-7-31 07:56 编辑
枪法的发展及霍传六合枪二十七势
远古时代,金属及火药尚未问世,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武器只有木棒和石块。其后弓箭的发明在当时便可认为是高科技了。
古时科学技术处于蒙昧状态,社会知识基础低下浅薄,不足以推动社会快速发展进步。因此社会的进步非常缓慢。以石块、弓箭、木棒为武器的时代是极其漫长的。何止千千万万年?
随着漫长岁月的流失,人类在生产与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吸取了许多失败与流血的教训,社会知识有了积累,社会在逐渐进步。知识和财富的积累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由于社会知识与财富的不断丰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了。
社会进步的速度就像自由落体运动一样,以加速度的规律在进行着。因此越是接近近代进步就越快。武术枪法的发展也是这样的。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中介绍了六合枪法及二十四势。
《纪效新书》成书年代在万历三十九至四十年(1561年至1562年)间。在当时被兵家及武林人士视为珍宝。《纪效新书》在当时指导了许多兵家展开军事训练及指挥战争。同时也指导了许多武林人士进行大枪术的修习。
神枪李书文1934年逝世。从《纪效新书》问世,到李书文逝世,历时计372年。此间正值清末和民国期间,也正是冷兵器武斗技术迅猛发展快速进步的重要时期。因此,李书文所习之枪法比《纪效新书》中所载之枪法有了许多进步。相对比较起来,《纪效新书》所载之二十四枪势,就显得很落后了。
《纪效新书》中所载之二十四势枪法确有许多行这有效的枪法,是不容抹煞的,在当时也确是高明的。今天,由其学习了霍传六合枪二十七式的人,回过头来再看《纪效新书》所载之二十四势,会发现戚氏枪法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现代霍传所传之枪法,在名称上也常被人称作二十四势。 这是承古代的习惯叫法。实际上,霍庆云老师前后共传了三十九枪。应该说至少传了三十九枪。
五十年代,霍庆云老师先后与赵炳南师叔及陈金财老师在三马路武场演习了雷震枪和剁锉枪。此后又陆续的与弟子演练一些枪法。较为集中大规模传授三十九势枪法是在1972年到1973年前后,在此期间是在霍老师的家中传授。
霍老师所传的三十九枪,经过我们的总结整理,把一部份相似相近的枪法尽量合并起来,尽管如此,现在仍有二十六势至二十七势。
霍传六合枪之制高点是扒保拥锉带还枪。与《纪效新书》之枪法比较,又上了不止一层楼。这是时代前进了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霍传之二十七势与《纪效新书》中所载之二十四势相比较,有同、有似、有异。同者少,似者多,异者就更多。不但名称不异,动作技法也有许多不同。比古代枪法更上了不止一层楼。
霍老师挑选传授的弟子必须具备如下之品质:
1、 尊师重道,对老师的尊敬态度要虔诚。
2、 要忠诚待人,不可阴一套阳一套。要有相当的儒家道德修养。
3、 要有较好的接受能力。
4、 要守口如瓶,以防轻易泄漏。
为响应吉林省武协的号召,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2006年11月26日我们展示了霍传六合枪二十七势中的八势。
1里缠枪;2外缠枪;3带还枪;4琵琶枪;5苍龙摆尾;6剁锉枪;8穿梭枪。
其它十九势在以后将会陆续展示。列举几个枪法名称如下:
劈袖;顺风扯旗;蜈蚣钻板;美女纫针;伏虎枪;拔草寻蛇;滴水式;风摇梨花;梨花摆头;太公钓鱼;铁牛耕地;回马枪;叶底拔蝗;月影摇枝;旋风枪等等。
火药武器出现后,由其近百年来,火药武器的普及,现代高科技武器的迅猛发展,使冷兵器及其战斗技能受到了挑战,冷兵器及其技能失去了往昔的地位。但是一些武术爱好者仍然喜欢研习对抗对刺有效的枪法。在对高超技能枪法的研究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智巧与聪明。枪法古代军人的智慧与血的结晶。
大枪术不但可以强健身体,而且可以打造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如果在将来的国际体育比赛项目中,增填了长枪对刺比赛,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长枪之法便可以得到发扬光大,可以为国增光。
转自吉林省武术协会《武术通讯报》 作者 长春 李长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