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3
- 帖子
- 1773
- 精华
- 0
- 积分
- 4036
- 威望
- 0
- 金钱
- 862
- 在线时间
- 528 小时

|
26#
发表于 2009-9-29 21:09
| 只看该作者
1904年康有为漫游欧洲各国,远在美国留学的康同璧趁假期远涉重洋到欧洲看望父亲。在丹麦,父女俩受到丹麦首相接见,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谈。首相说康同璧是他见过的第一位中国妇女,印象很好。
这时,正于牛津大学留学的康有为门生罗昌赶到丹麦见康氏父女。三人同乘船往游挪威。就在这欧洲之旅中,康同璧与罗昌订下了终身。康同璧曾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之余,她陪父亲走遍欧美。此后,正是她对康有为的思想观点了解最多,宣传最力,维护最坚。她是父亲事业的忠实追随者,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辛亥革命后,康同璧曾任万国妇女会副会长、中国全国妇女大会会长、山东道德会会长。她早年也学习绘画,在1934年也参加上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后因从事社会活动而疏于研究画艺。她的丈夫罗昌精于国际法、世界古代史及拉丁文学等,学成回国后,曾在国民******************做过国务院秘书,又先后担任过中国驻新加坡、伦敦和加拿大的总领事、厦门海关关长,还在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北京女子师大担任教授及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1949年,在傅作义召开的华北七省参议会上,康同璧被选为代表,与解放军商谈和平入城问题。解放后,她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并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康同璧晚年从事康有为遗著的整理工作,先后撰成《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和《万木草堂遗稿》等著作,为康有为生平和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在人们对康有为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康同璧的宣传和阐释。不过,在对康有为的评价问题上,她有自己的主见,从不为时流所动。据说《万木草堂遗稿》撰成后,欲交给国家出版。她为该书写了绪言,因拒绝修改绪言中对康有为的过誉之词,使她与出版社的合作谈判限入僵局,以至最后她要回了书稿。在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文革”高潮中,康同璧慨然收留连遭抄家、无处容身的章诒和在家里居住,并毅然安排当时被整个社会踩到了脚下的“大右派”二章(章伯钧、章乃器)在自己家见面。1969年,康同璧病逝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