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宗笑着说道:“他成亲那天,这首诗传回家中的时候,我们也是大为震惊。”
“您可能都不知道。”
曲灿伊说道:“王爷那首《静姝》传到长安城之后,很多家里生了姑娘的,都取名叫静姝呢!”
“还有这样的事。”
李朝宗说道:“这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百姓们都图个吉利。”
曲灿伊说道:“这静姝本就是好名字,再有王爷这首诗词在,自然而然的也就有更多的人喜欢了,想来以后会有更多人喜欢。”
“可我也知道,他现在应该很不开心。”
李朝宗扬了扬手里的手稿:“读书人啊!
还是有些看不起农人啊!”
“陛下,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
曲灿伊说道:“您想想前楚时,那时候的读书人哪个不是高高在上的,只要有点家世背景的,随随便便读读书就能进入官场,身居高位者,有几个能低头看一看百姓的,又有几个是为百姓做事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
曲灿伊继续说道:“咱大明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切都向着务实使劲,时间长了这些读书人也就会意识到农人、农事的重要性,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去了解农人,慢慢的思想就会转变,毕竟在大明做官,什么是根本一定要分得清,分不清根本的人,可在咱大明的官场上吃不开。”
“您和王爷,也该给那些读书人一些时间。”
曲灿伊说道:“毕竟,做什么事都需要时间的,您说是不是?”
“你呀!
可惜了。”
李朝宗笑着说道:“若不是进了宫,我想你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官员。”
“谢陛下夸赞。”
曲灿伊赶紧说道:“不过如今也很好,虽然外面那些人瞧不起我们这样的人,但老奴好歹是在陛下身边伺候着,这份恩典可不是别人能有的。”
“你呀!”
李朝宗笑了笑:“这样,你叫人去给朝歌传个话,把刚才你说的那些话一字不差的告诉他,让他别想那么多,给这些读书人一些时间。”
“是,老奴这就去。”
曲灿伊说道:“陛下,要不要在抄录一些诗词回来,今日这诗会可是出了不少好诗。”
“行,一并抄录回来就是了。”
李朝宗笑着说道:“今晚上你就不用再皇后宫外伺候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明天早些过来叫我上早朝。”
“多谢陛下。”
曲灿伊应道。
曲灿伊去吩咐人出宫找路朝歌,而李朝宗则去了谢灵韵的寝殿,顺便把路朝歌写的那些诗给谢灵韵带了过去,谢灵韵对这东西也没什么感觉,但是路朝歌写的她到时愿意看一看,毕竟路朝歌一般不写诗,写了那就是能写在《中原诗词集》上的,可是很了不起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