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之际,雪落无声。 三更已至,更夫幽远的梆子声,穿过浓雾,直搅得正捻着针线打盹的虞明窈一个激灵。 她一时没留神,针尖划过指腹,一滴殷红的血,瞬间冒了出来。 一旁雁月见了,忙放下手上绣棚,起身从袖中抽出一条手帕,沉着脸揩去虞明窈指腹处的血,出口便是埋怨:“夫人,您也别怪奴婢多嘴,这夫妻之间要想长久,总得有个低头的。我瞧着您和世子爷,倒是一个比一个犟。” “世子爷的衣物,您从不假于人手,都是您一件件亲手缝的,就拿着这副护膝来说,线脚密,光绣法就用了好些种,可谓是费尽心思。可偏偏您从不在世子爷面前提,也不让我们在世子爷面前多嘴。” “世子爷也是,去年府里办了那么盛大的莲花灯会,若不是他跟前的程青偶然间说漏嘴,谁会知道那是世子爷专程为了您办的。” “这光我们知道的就这些,不知道的,不知还有多少!” 雁月垂着头,手上动作不停,脸皱成了包子。 她的话,让正坐在暖榻上,左手还捏着护膝不放的虞明窈,眼神陷入恍惚。 是了,不止是她自己,连雁月也有这样的错觉。 虞明窈总觉得自己不是一厢情愿,谢濯光对自己,也是有情的。 那时她刚失双亲,寄居在裴府,和裴府的子孙们一同教养。 初入学堂时,学识见识不及京中贵女,也不懂什么时兴流行。被众人嗤笑时,是谢濯光给她解的围。被先生为难,答不上来题时,也是谢濯光说的话。 她在那时,就对谢国公府家的六郎,颇有好感。 只是,他是天上月,是镜中花,虞明窈虽知道外祖母送自己来裴府,是为了让自己觅得佳婿。 可她从未奢想过嫁给他。 裴家家风严谨,裴老夫人身为外祖母嫡姐,又是一品诰命,少时就颇有长姐风范,她在裴府陆陆续续借住了两年,确实也颇受裴老夫人照拂。 自知是客,那两年她收了性子,谨小慎微,不曾想居然在裴府这么一个磊落的地,遭人暗算。她本想将计就计,可阴差阳错……也不知道怎么那碗加了料的茶水,就入了谢濯光的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