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卫生,接听电话,打开水。
这是实习动员会上老师一再强调的三件事。
绝大多数同学到机关事业单位也好,企业也好,实习部门大都是人事、财务、工资这些关键岗位。
这些都是一个单位的核心位置,除了极少数是单位主动到学校要人或者早就联系好准备毕业后分配留下来的单位,其他的单位一般也不会把这些核心业务交由一个实习生办理。
人事和财务工作有些涉及机密本来就是知晓的范围越少越好,加上学生对一些流程不熟悉,与其教导实习生学会还不如自己来得快一些,何况整个实习期也就两三个月,对于一些大厂大单位来说,实习生可能基本情况还没摸清楚就要返校了,也不值得培养。
实习工作无非也就是一些简单地抄抄写写,跑跑腿接听电话、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一句话,就是“打杂”
。
3月15日,全体学生下到实习单位。
甄亦凡和欧阳一起,被分配到省政协下面一家杂志社,专业极不对口。
据说是后面临时联系的,这里有一名1991年毕业的大师姐,可能是因为她的缘故吧,跟专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单位也接待了他们实习。
学姐只比他们大两三岁,两人就叫她慧云姐。
学姐对他俩很热情,或许是同为校友的缘故,加上后来才知道她的男朋友也是张家界的,学姐对他俩很热情,也很信任。
两人落脚不到半个小时,和大家见过面就安排他们干起工作来。
工作倒是很简单,接听电话和抄写杂志发行单。
就是抄写好杂志发行对象的通讯地址,贴在包裹上好邮寄出去。
学姐一再强调了接听电话的事,要注意语气和态度,最好第一时间去接,显得要勤快些。
“叮铃铃,叮铃铃”
,甄亦凡埋头抄写发行单,电话响了两三声他也没去接,他想着把手中正在抄的发行单抄写完,再去接电话也不过几秒钟。
黄姐从一边跑来接了,不巧正是找慧云姐的就喊了一声,甄亦凡感觉到学姐进门时对他扫了一眼。
第一个印象好像有些槽糕,有些对不住这位学姐的热情。
欧阳其实也听到了电话铃声,只不过她隔得远一些还以为近些的甄亦凡会跑过去接的,没想到倒是让黄姐抢了先,也有些不好意思,只能想着下回自已速度快一些。
下午,两人还是抄写发行单,对照着表册上的名单一份一份抄写,邮政编码、单位地址、姓名、职务等等,发行单格式都印好了,只要对着格子填写好内容,保证投递时准确无误。
简单是简单,就是要一张一张地抄,数量还不少的,杂志发行量有上十万份。
第二天早上6点钟,两人匆匆忙忙在食堂买了包子馒头就赶紧上了第一趟校车。
来到实习单位还不到8点,先是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提着开水瓶去锅炉房打开水。
其他几个办公室还好,唯独社长的办公室只要他们打开水送进去,其他的一概不要两个学生搞,不太好接近,当然,也不让人觉得生疏,平时还是很热情的。
或许,也是看到学姐的面子吧。
后来才知道学姐的父亲是省里一位领导。
8点上班之前的工作是打扫卫生和接开水,上班后就是接听电话和抄写发行单两件事了。
中间学姐也会过来检查一下他们的工作,也许是为自己接收他们负责吧,也怕两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大意抄写错了,弄得自己在同事面前没面子。
有时也会坐下来和他俩聊聊学校的生活。
两天下来,除了社长,其他人也都基本熟络了。
编辑部主任张哥,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还有王哥、周姐、黄姐、丁哥和一名退休返聘的老编辑唐老师。
除了社长和唐老师年纪大些,都是年轻人,很快就混熟了。
唐老师人也不错,快70岁了,爷爷辈,对两个学生就像对自己孙子一样和蔼可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