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甄亦凡、叶冬梅、李成玉、侯永刚等大多数留在星城实习的同学都向实习单位请假,想来这里碰碰运气,看能否抓住那一线留下来的希望。
学校通知了所有学生,要想留在星城的6月份之前就要落实好单位。
否则学藉档案一旦从省计委分配回市卅原籍计委,再想分到星城就要交5000到10000元的城市增容费。
展览馆里人山人海,甄亦凡他们根本就谈不上如何挑选单位。
由于中专生双向选择全省并未完全并轨,比如地区计委的限制,毕业后凡是省计委没有留下的都要回到地市计委报到等待分配,不像大学生可以全国流通。
因此绝大多数单位只招大学生,大多要求本科学历,少量招收大专生,中专生比例不足百分之一,而且基本上都只招技术性人才,劳动人事学校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
转了半天,几个人就连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大家不死心,又转了半个小时才看到有两个单位招收3个劳动人事和工资福利专业的岗位,并且不限学历,尽管桌子上厚厚一叠简历,甄亦凡几个也是恭恭敬敬地递上自己的推荐表。
招聘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和他们进一步交谈的意思,只是程式化地接过简历放在那厚厚一叠上面告诉他们“我们回去研究后再联系你们学校”
。
简历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留的是学校分配办的。
找了大半天几个人才找到劳动人事学校的牌子。
别的学校都挂出大横幅突出自己的位置,而劳动人事学校则是和另一个中专学校合租的一个摊位。
学校连学生推荐表都没拿出来,仅仅在一张桌子上摆放了一本学生学籍册,要多寒酸有多寒酸。
看来学校也不过做做样子而已,根本就没做指望。
听劳一班一位同学说,整整一个上午,学校就1个人光顾,点名需要一名男生。
第二天,甄亦凡几个人再没去,太让人失望了。
开头的几天实在太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下班基本上没休息,偶尔中午还要加班。
一回到学校宿舍什么都不想做,有时连晚饭也不想吃。
这里又留不下他们,这里的人背景都大的吓人,是他们这些普通学子想都不敢想的。
一天到晚干的又全是一些打杂之类的小事,做得再好也学不到东西,离自己学的专业十万八千里。
干了几天,甄亦凡和欧阳两人特别后悔自己选错了单位。
每天返校时在校车上和别人交流,别人都是一天从早到晚闲的没事,只有他们两个,忙都忙不完。
不止一次,欧阳和甄亦凡埋怨班主任江老师把他们安排在这个单位实习,专业用不上,东西学不到,哪怕拼命干也看不到一线希望。
工作几年后,当身居穷山沟的甄亦凡凭借手中那只笔而被几家县直单位争抢时,他才明白杂志社实习几个月对自己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努力,也许当时看不到结果,请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所有的努力,总有一天会结出丰满的果实!
加班加点,终于抄完那近十万份发行单,接下来是包装和邮寄。
“这样把纸裁好”
学姐面对面手把手教甄亦凡和欧阳两人裁剪包装纸包装杂志。
“好呢”
,甄亦凡回答得倒快,顺手从身边取了一张大包装纸,比照着刚才学姐教的样子大小裁了几张。
“笨蛋”
,慧云姐哭笑不得地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骂他,她转身取出几本杂志放在包装纸上比划后开始裁纸“裁纸大小要根据包装的杂志多少定,你那么裁,一本杂志都包不下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